《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近日在阿联酋迪拜开幕。“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中方主张和行动得到各方高度肯定。”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达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
达贾表示,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致力于推动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努力符合自身高质量发展需求,对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方宣布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达贾说:“这是雄心勃勃且具有约束力的目标,充分表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真诚而坚定。”
达贾表示,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表明中国从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采取一系列行动,比如加强环保监督,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努力提高包括工业和交通领域在内的各行业能源效率,全力打造绿色基础设施等,取得积极成效。
达贾表示,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然而,这一承诺至今没有兑现。气候资金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广大发展中国家急需这些资金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及适应项目,包括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强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和提高气候意识、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等。发达国家必须履行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财政和技术支持。各方应加强国际合作,有效配置资源,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碳排放。“这一议题仍然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
达贾表示,中国经济规模大,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但中国重信守诺,把应对气候变化转化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中国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为完善全球气候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期待在中方引领和推动下,各方共同努力,把更多气候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本报迪拜12月2日电,实习生闫梦参与采写)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曹子健】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2日表示,“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简称“文凭试收生计划”)自2012/2013学年推出至今,共有超过4.2万名香港学生通过该计划报考内地高校。
由国家教育部和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合办的“2024/2025学年内地高等教育展”当日起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为有意赴内地升学的学生介绍文凭试收生计划的安排及相关升学信息。
蔡若莲在教育展上致辞时表示,文凭试收生计划多年来取得良好成果,参与该计划的都是国内优秀的高校。她鼓励学生把握机会,通过该计划报读心仪的内地院校及课程,拓宽视野,在追求学问的同时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大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的无限机遇。
据介绍,参与2024/2025学年文凭试收生计划的内地高校共138所,提供的课程各具特色。这些内地高校将通过一连两天的教育展,介绍其院校、学科资讯、招生要求及名额等。该教育展于线上线下同时举行,其中约130所高校在会展中心现场设置摊位。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高中生郭同学表示,希望将来到内地升学修读商科,借此加深对内地情况的了解,他相信这有助于日后的事业发展。
高中生王同学专程从新界屯门的家跑到港岛参观展览,她表示,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因此打算报读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院校,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是她的心仪学府,希望毕业后留在当地就业。
除了展览,主办方还安排多场分享会,包括由内地院校代表介绍课程特色、内地毕业的香港学生分享升学经历,以及由教育界和商界代表提供就业前景分析等。(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曹子健】